中国奇石展_中国石展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拣石有学问、读石也有学问。拣石欲其精,还需石外求~

2016-11-1 21:4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654| 评论: 0

摘要: 中国奇石展 www.zgqsz.com 编辑 有一句俗语多数人都听说过,就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三山五岳立于天地之间,其雄奇俊秀之貌是不会因人们曾去过与否而发生改变的,但怎么还会出现看过了五岳不想看其 ...
中国奇石展 www.zgqsz.com 编辑 有一句俗语多数人都听说过,就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三山五岳立于天地之间,其雄奇俊秀之貌是不会因人们曾去过与否而发生改变的,但怎么还会出现看过了五岳不想看其他的名山大川、而看过黄山又连五岳都不再有兴趣了的现象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见识了更多更好的美景以后,审美品味会起变化,鉴赏能力也会有新的提高,并越来越能够透过现象去看本质。赏玩石头也一样,同样会有一个从简单地看“热闹”向深入地看“门道”转变的过程。
读石,读的过程是追寻石头的迹的追踪和意的寻绎,读得好,可以挖掘石头表现的更深层次之境界。因此,读石需要读者和石之间交流,交流的过程的铺垫,就是读石者个人的文化底蕴。一块好的石头,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理解,文化底蕴的深浅,就赋予所读奇石不同的生命。简单的讲,就是一个眼高、眼低的问题。眼高者,其赏石、觅石的能力和水平就高,所藏的奇石品位也就高。反之,就低。所以,拣石有学问、读石也有学问。拣石欲其精,还需石外求;读石欲其精,也当石外求,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否则,赏石要想精深,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老子出关》
石的读法,各有不同。一般说来,赏石的人重情景、重韵味,藏石的人重精品,各取所需,各循其道。读石,不妨选择自己喜爱的奇石,深读,读出奇石的神韵来。      

《弥勒佛》
初涉石道的人,对石头的好坏还拿捏不准,从表面上的象不象、好看不好看出发去评定石头的优劣,有些格调很低的石头,误以为好;一些格调很高的石头,因为初看起来好象不怎么样,就误认为差。另一种情况,则是与之相反,以为怪异奇特就是好,错把丑陋当高雅,殊不知涵蓄内在是何谓。归根到底,这还是与个人的文化底蕴有直接的关系。读石,主要在于深入理解石头或外形、或图案、或石质、或色彩所表达的意境情趣如何,要读得进、悟得出,才算入道。这需要多读书,多读诗、词、歌、赋,多向道中的朋友学习,再加上自己不断地实践,才能慢慢地接近奇石艺术的真境,将真正的赏石技巧学到手。 

《秋思》
读石没有死板的顺序。一块石头放在面前,你想要从哪个方面进行研究,你就可以从哪个方面开始着眼分析。我觉得这块石头的画面好,我就从画面仔细的分析,从全局到局部也可、从局部到全局也可,全局看整体效果和表达意境的程度,局部看表达意境的主题意境是否明确。石头品位的高低,在于给人想象的余地有多大,奇石的灵魂就在于此。       

《元始风云袋》
总之,奇石的读法尽可不同,研究应当具体而认真。  

《晚棹》
最终审美结果。虽然从人类文化发展进程看,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其文化积淀文化总水平是一定的。但就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而言,其文化层次,人生价值取向,精神境界高低,审美环境倾向,政治倾向等因素会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即文化差异有时甚至难以调和,出现十分尖锐的矛盾。但这正表明了雅石欣赏与个人文化积淀,文化储备或曰个人文化底蕴关系的不可排拒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公司简介|业务介绍|汇款账号|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免责声明|知识产权声明|
Powered by © 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奇石展 www.zgqsz.com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豫ICP备17012972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2-20140046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豫网文1576-012号

豫公网安备 41138102000121号

指导单位:中国观赏石协会 中国奇石文化艺术协会 中国奇石展组委会 中国奇石文化研究会 河南省收藏家协会
运营管理:河南京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南阳恒盟律师事务所
客服QQ:254013166 1980017353 投稿邮箱: kefu@zgqsz.com 服务热线:杨会长 13938994987
中国奇石展.中国石展网.中国奇石网.奇石展销会.奇石论坛.奇石博览会.珠宝展销会.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