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石展_中国石展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张训彩赏石理论,灵璧石文化与民间传说

2020-1-4 19:48| 发布者: 中国奇石展| 查看: 3214| 评论: 0

摘要: 灵璧石文化与中国赏石文化历史一脉相承,对于中国赏石文化历史,在赏石界一直众所纷纭,是个考证的难题。从远古时代走来的华夏先祖, 没有选择海洋, 也没有选择游牧, 而是在农耕文明之路上踽踽前行。从旧石器时代到新 ...

灵璧石文化与中国赏石文化历史一脉相承,对于中国赏石文化历史,在赏石界一直众所纷纭,是个考证的难题。从远古时代走来的华夏先祖, 没有选择海洋, 也没有选择游牧, 而是在农耕文明之路上踽踽前行。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 石头不仅是筑巢狩猎的工具, 也是田亩耕作的好帮手, 这种历史渊源注定了与“石”的不解之缘。漫漫历史当中, 石头逐渐寄托了华夏民族的文化认同, 甚至承担起文化图腾的作用, 被赋予灵性。

在国人的笔下, 石头这一“意象”屡屡出现,至今不少已经成为经典。但在没有文字记载之前,人类虽然与石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缺乏文字依据,所以说中国赏石文化历史,只能从中国有文字记载以后的历史时期开始算起。司马迁《史记》<五帝本记>开首卷写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华胥氏开始,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正是由于华胥氏生养了伏羲、女娲再由伏羲女娲结合成婚,才繁衍出了中华民族,开启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推动了中国石文化的发展。我们研究灵璧石文化,就有必要对灵璧石文化与民间传说关系进行探索。

一、民间传说是中国非遗文化。

民间传说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口头叙事文化。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是中国“非遗” 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本土民间文化的精华。民间传说对石文化有着重要影响。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其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1、神话传说。这类传说是以鬼与神的故事为中心,一般来说高尚的魂归天后会化为神,而落地的魄则会化为鬼。鬼神传说就是将普通人类的故事加以神化而达到凸显各种精神意愿的目的,例如:关于《八仙过海》的传说、《灶王爷》的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大禹治水》的传说、《愚公移山》《泰山石敢当》的传说《启母石》的传说、《启母石》的传说等等。

2、人物传说。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事件发生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而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结果也常与某些历史、地理现象及社会风习相附会,因而往往给人以它是真实历史的错觉。但民间传说与严格意义的历史有本质的区别。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实历史的某些因素),而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

3、史事传说。类传说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如:梁山泊传说 、杨家将传说、义和团传说、贵州苗族张秀眉起义传说、红军长征传说、八路军抗日传说等。藏族传说《藏王的求婚使者》叙述唐代汉藏通婚,文成公主出嫁藏王松赞干布的经过等。

4、风物传说。这类传说叙述地方的山川古迹、花鸟虫鱼、风俗习惯和乡土特产的由来和命名。往往赋予叙述的对象以富有意义的或富有情趣的说明,表现了人们热爱乡土的感情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理想和信念。有关西湖雷峰塔的传说,台湾日月潭的传说,蒙古族马头琴的传说,傣族泼水节的传说,都是在传说中说明其来历。

5、石头传说。在中国,古人常以石为永恒长寿、坚贞顽强的象征。成语中就有“寿比南山”、“海枯石烂”“滴水穿石”、“点石成金”。在民间古有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之神话传说。《史记》中有“轩辕赏玉”、“舜赐玄圭”、“臣贡怪石”的记载。还有《泰山石敢当》的传说《启母石》的传说、《启母石》的传说等等 。

二、灵璧石文化的各种民间传说。

在灵璧石产地,尊称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是几百年来,家乡百姓代代相传、约定俗成的一种石文化,也是一种民间传说文化。包括乾隆“天下第一石”等各种民间传说,据传:乾隆皇帝曾经六下江南,三次途径徐州、灵璧,寻访灵璧石产地御题“天下第一石”,据此我曾拜访过著名作家二月河,他认为乾隆皇帝敢说敢为,民间传说有些虽然没有文献记载,但有可能发生过。所以他的作品叫《戏说乾隆》。这些民间传说的流传往往有地域性。一些影响深远的民间传说常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 ,并在流传过程中提炼加工,民间传说往往具有传奇的特色,故事情节既与人间现实有直接的联系,其发展又合乎生活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偶然、巧合、夸张、超人间的情节来引起故事的发展,从而使真实情景和奇情异事达到了有机的统一,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所以没有在家乡生活过的人,或者对地域民间传说中的灵璧石文化是难有发言权的,更不能以历史文献有没有记载,考古有没有发现实物来判定。石文化在灵璧当地还有以下民间传说:


1、关于灵璧石孕人的传说。高琳,后周时人,其先祖为高句丽 (今朝鲜) 人。高琳母亲年轻时一次出游曾途经泗水,路过灵璧,在道路旁看见一石,光彩朗润,十分喜爱,就将它拾起擦净,用软布包好带回。这天夜里,在梦中她见到一仙风道骨的白胡子老者笑呵呵对她说道:“哈哈,恭喜夫人,夫人带回之石,乃吸收日月精华的浮磬之精。你对他甚好,和他有缘,他会让你有个儿子的,而且将来成就非凡。” 说完飘然而去。高琳母亲被吓得从梦中惊醒,浑身流汗不止,片刻之后就有了身孕。等生了之后她给孩子取名琳字,意为美好的石头。高琳少年聪明,入仕初被封为巨野县令,后随周太祖走南闯北,屡立战功,官位至柱国。(载《后周书》)

2、关于灵璧石通灵的传说。宋徽宗在首都汴京建“万岁山”,在各地广征奇花异石进贡。灵璧挖到一块上乘巨型灵璧石,高二十余尺,上报朝廷。徽宗欣喜,急令百人装船,从汴水西进,沿途拆桥数座,运至汴梁水城门外,又令军士拆门破城而入,此时役夫千人搬之不动。朝臣纷纷上奏徽宗说此乃一件神物,应该予以表彰,示以尊敬,它才能臣服陛下。于是徽宗燃烛焚香,备酒宴,并亲题“庆云万态奇峰”条幅,以黄金锦带挂于石上,口称“爱卿,有请了!”,于是巨石真的被搬动了,移置万岁山的花园之中。(载《挥尘录》)

3、关于灵璧石特质的传说。

⑴ 治眼病:南唐后主李煜爱石、藏石的故事和传说不少。据说他有一方“灵璧研山”,径才逾尺,前耸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高者名华盖峰,参差错落者为方坛,为月岩、为玉笋等,各有其名。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左右则因两阜陂陀,中凿为砚,天雨则润,且渗现泉水,经旬不燥,治眼疾效果甚佳,李后主甚为宝爱。(载《铁围山丛谈》)。

⑵ 醒酒:灵璧出产的怪石很多,有大有小,大型的就是今天所谓的“园林石”。灵璧张氏园亭中也有很多园林石,其中一块横卧式奇石名曰“小蓬莱”。经常来园游玩的苏东坡非常喜爱它,一次酒醉后躺在石上片刻就精神矍铄,清醒了,他欣然题字“东坡居士醉中观此,洒然而醒”,从此此石又被称为“东坡醒酒石”,主人命人将东坡所题刻字石上。后又有名士蒋颖叔、紫溪翁赏后加题翰墨,皆刻石上,一时传为美谈。灵璧人戏称其为“三题石”,今已不存。(载《墨庄漫录》)。

⑶ 其他:古代灵璧磬石山下有一石匠,常干活来往于山边,曾多次在拂晓时分发现山腰石潭内金光四射,即随金光去,至山顶金光消失,见一黑青石上卧一黄龙,湿润尚存,方知是小龙行晨路石潭饮水。消息传开,乡人纷纷前来跪拜,祈祷神灵保佑风调雨顺,果然灵验。后村民将灵璧石视为神物,遍山寻找,把似观音、似神山、似灵兽等奇石带回家中,置于案头,长年供奉,香火不断。外地人闻之也纷纷来请灵璧石回家镇宅。

古代史录传奇一般“用广异闻,重加润色”,记载的严重夸张,难免失实,甚至荒诞不经,如关于高琳的史传,但从中却可看出灵璧奇石在古人的心目中一层神秘的色彩和对其的尊崇之情。传说神奇,奇石通灵,神秘传说的渲染促成了灵璧人尊称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这是家乡人民的文化智慧与自信。

三、灵璧赏石人应有的文化自信。

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在世界范围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的新形势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通过大力宣传灵璧石文化,追溯中华文化的源流、探究中华文化的传续、前瞻中华文化的走向,对于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立根铸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凝心聚力,有着重要意义。 

历史不断昭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深厚根基,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石头与人类的感情追根溯源,查史有据从人类的孕育就与石结下不解之缘,从远古时代走来的华夏先祖,没有选择海洋,也没有选择游牧,而是在农耕文明之路上踽踽前行。

早期的人类活动,人的进化、甚至人类文明的进步,石头都是一个离不开的话题。石头是人类最初的工具与武器,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类的祖先就会利用天然石块作为工具和武器,到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打磨制作石器。从营巢穴居时期简单地利用石头为材料,到现代化摩天高楼大量使用的花岗岩、大理石装饰材料;从原始祭祀、陪葬中简单的石制饰物,到后来的精美石雕和宝玉石工艺品,石头始终被赋予一定的神性色彩,“神”石进而成为了饰物,由器用变为赏玩,随之崇石敬石之风逐渐开始流行。

石头是地球上最早的“居民”,也会伴随着人类从蛮荒时代,逐步走向现代文明,直至久远的未来。我们每个灵璧石产地政府、协会和赏石人通过大力宣传灵璧石文化,增强灵璧石文化自信。

灵璧石和全国其它“观赏石”一样,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石的历史追根溯源,进入人们的赏玩视野,应从先秦时期开始,而不是宋代。

《尚书•禹贡》记载:“岱畎丝、铅、松、怪石”。明确而清晰的提到了青州有“铅松怪石”、徐州有“泗滨浮磬”。它开创了中国有文字记载石文化的先河。

《尚书·禹贡》的问世,使我们了解到中国的先人们从“蛮荒时代”通过生产生活所依靠的简单打制石器,捡拾或专门采集石料,加工修理成石制工具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炊烟的跋涉中,开始对石头有了新的认识,终于迎来了中国石文化帷幕开启的绚烂晨曦。

《尚书•禹贡》文字记载“泗滨浮磬”(即后来的灵璧石)浮于淮、泗,达于菏。使先秦时期成为了灵璧石文化“启始期”的重要标志。

灵璧石的名称据《灵璧县志》考释:明嘉靖《宿州志·地理志》载:灵璧县,地产磬石,故名。唐为零璧镇,宋升为县,改零为灵。因此灵璧县的县名来历与灵璧县盛产奇石有关。

灵璧石与“泗滨浮磬”一脉相承,缘不断,情难灭。宋代诗人戴复古《灵璧石歌为方岩王侍郎作》“灵璧一峰天下奇,体势雄伟身巍巍......”的诗歌。

我在200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灵璧奇石》一书中已全文刊登,不存在误传的说法。

至于方岩是否说过“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是孙淮滨老师和灵璧赏石人研究宋代文人赏石的学术成果,大家认为当方岩接到戴复古灵璧石歌时,应有口头答谢和表述。至于方岩说没说过这句话已经不重要了,“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是几代灵璧赏石人的习惯说法,并成为灵璧石一段民间传说佳话,应该给予肯定和弘扬。

灵璧石在历史上曾有三次较大规模的开掘,一次是北宋中后期,一次是明万历年间,还有就是当代了。

北宋时灵璧石经苏轼、米芾等大文豪的宣扬赞美,名声愈噪,直到宋徽宗在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建“万岁山”(后更名为“艮岳”)征“花石纲”,达到高潮。

明万历年间,又一轮挖坑取石的热潮开始了,达官显贵求之若渴,石商石贩接踵而至,石价节节攀升。第三次采掘热为90年代以来的事。

从公元2051年宋仁宗到灵壁县(时虹县)采集灵壁磬石,广征古典乐谱,到宋徽宗在开封俯平地修建“艮岳”,开征“花石纲”,百余年间征用了大量的灵璧石。

“艮岳”中以灵壁石为独立景观的就有几十座。其中最有名的一块灵璧石,体积庞大,被赐名为《庆云万态奇峰》,还有《望云龙座》,《金鏊玉龟》等等。传说一方灵璧石,高二十余尺,舟载至开封后,破城墙而入,千夫抬至不动,徽宗惊讶:“此石乃神物也。”乃以金带披挂石上,方才移至苑中。

宋徽宗此举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灵璧石的开发。灵璧石产地,位于今安徽省东北部华北地层内,淮河地层分区,淮北小区。其北连徐州,南临蚌埠,西接宿州。处于徐州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辐射圈内,交通方便,道路通达,为灵璧石的开发、整理、参观、研究、输入输出及奇石产业的配套服务提供了更加完备和便利的条件。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灵璧石的产地位置决定了灵璧石的地位。

有一句歌词说的好,叫“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灵璧石产地的各个协会和赏石人还应该让石头说话,通过办好展览、展示,让各种有价值的收藏品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让灵璧石不动声色的说话,通过灵璧石自身的影响,使灵璧石得到人们应有的尊重,让人们对古代艺术品和先人的聪明才智产生敬畏,让中华优秀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让灵璧石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张训彩将军赏石文化艺术简历

张训彩, 男, 1949年12月出生, 号石父, 安徽灵璧人, 国防大学毕业, 研究生学历,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原政委、教授,少将军衔。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书画家、收藏家、赏石家。

历任中国收藏家协会顾问、中国文房四宝高级顾问、中国观赏石协会高级顾问、中国观赏石国家一级鉴评师、中国将军书画艺术院院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书画研究所高级艺术顾问,安徽省灵璧石协会名誉会长, 江苏省、河南省、辽宁省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房四宝》、《宝藏》、《鉴石》、《石典》、《石友》、《赏石界》、《中国灵璧石》、《奇石市场》、《南京盆景赏石》、《艺道》等赏石艺术专业报刊杂志的高级顾问、艺术顾问、特邀编委等。

张训彩将近年来多次受邀担任国家、省、市级石展鉴评主任和高级顾问。个人藏石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县级展览并获大奖。2000年9月,由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关于灵璧石较为完整的专著《中国灵璧奇石》。2006年10月,新版《中国灵璧奇石》(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并于作者的家乡--安徽省宿州市和灵璧县分别举行了首发式。2008年1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灵璧石》专著,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等新华书店发行。

近年来,张训彩将军先后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赏石文章数十篇,为中国石文化的宣传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张训彩将军先后应邀在国家政协礼堂、南京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军队与地方厂矿企业、上海聚德拍卖公司等单位和高等院校开展“观赏石与科学发展观”、“观赏石与健康”、“观赏石与人生”、 “观赏石与企业经营”的专题讲座与学术交流,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张训彩将军先后主编、撰写、出版过10多部学术著作并获奖,传略先后被录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成功人才大辞典》、《二十世纪中国收藏家大全》、《中国书画家大词典》等。张训彩将军先后应聘担任国家、省、市、县级文化产业顾问和专家组成员,参与上海“万春园”、江苏无锡“中华赏石园”、安徽“灵璧石文化博览园”、河南“地质石文化博览园”等重大项目的策划和论证工作,推动并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尤其从九十年代开始对家乡的“天下第一石”灵璧石进行理论研究、宣传、包装和产业策划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近20年来,灵璧石的价格已经攀升了几十倍,灵璧石带动了一个产业,致富了一方百姓。对此,解放军报、南京日报、河南日报、《中国文房四宝》、《宝藏》、《中国观赏石》、《石典》、《财富品质》、《苏商》等杂志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 2003年4月,中央电视台(CCTV–2)《艺术品投资》栏目对张 2003年4月,中央电视台(CCTV–2)《艺术品投资》栏目对张训彩将军进行了专题拍摄和宣传。2005年8月,香港《大公报》刊发了“石头城里的‘灵璧石之父’”的专题报道。2011年3月,《苏商》杂志以“一将坐拥千峰石”为题对其进行了人物专访报道。

2019年4月10日, 安徽省灵璧石协会授予张训彩将军为“当代中国灵璧石文化奠基人”和“当代中国灵璧石学术理论创立者”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30日, 安徽省灵璧石协会授予张训彩“灵璧石文化研究特殊贡献奖”, 以表彰张训彩将军为家乡灵璧石文化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公司简介|业务介绍|汇款账号|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免责声明|知识产权声明|
Powered by © 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奇石展 www.zgqsz.com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豫ICP备17012972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2-20140046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豫网文1576-012号

豫公网安备 41138102000121号

指导单位:中国观赏石协会 中国奇石文化艺术协会 中国奇石展组委会 中国奇石文化研究会 河南省收藏家协会
运营管理:河南京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南阳恒盟律师事务所
客服QQ:254013166 1980017353 投稿邮箱: kefu@zgqsz.com 服务热线:杨会长 13938994987
中国奇石展.中国石展网.中国奇石网.奇石展销会.奇石论坛.奇石博览会.珠宝展销会.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返回顶部